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科学普及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科普公众号

第七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者肺损伤相关的临床及生化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1日 来源: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研究过程

2020年2月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刘磊教授、刘映霞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蒋澄宇教授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英文版在线发表了题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者肺损伤相关的临床及生化指标研究”(“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from 2019-nCoV infected patients linked to viral loads and lung injury”)的研究论文。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报告了来自中国深圳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指标、生化指标和影像学特征,以及可用于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所有12例新冠感染患者均发展为肺炎,其中一半患者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最常见的生化指标异常是低白蛋白(albumin, ALB)血症、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M)计数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百分比降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升高,以及CD8细胞计数降低。从患者呼吸道特别是下呼吸道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滴度与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ALB,LYM,LYM(%), LDH,NEU(%)和CRP的水平与急性肺损伤程度高度相关。年龄、病毒滴度、肺损伤评分和血液生化指标(ALB,CRP,LDH,LYM(%),LYM及NEU(%))可能是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研究者首次发现新冠感染患者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II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病毒滴度和肺损伤程度线性相关。血管紧张素II在病毒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中均扮演重要角色。既往研究发现非典病毒可以与其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从而下调其表达,进而导致小鼠血液样本中血管紧张素II水平升高,信号传导通过血管紧张素II受体1引起急性肺损伤,并且以往研究也发现H5N1、H7N9禽流感病毒以及纳米颗粒同样可以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调而出现急性肺损伤。

此外,研究人员首次提出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ARB)药物或可作为治疗新冠感染的潜在药物,并且在之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得到了试验验证,临床结果表明ARB经典老药氯沙坦可显著降低新冠ICU患者死亡率,另一种临床常用ARB老药替米沙坦可有效治疗新冠入院患者并显著降低新冠入院患者死亡率81%,与已批准的临床药物相比具有潜在优势。

 新冠患者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II水平升高, 并与病毒Ct值和PaO2/FiO2相关

 

 

 

研究资助

本研究受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批准号: 2017ZX10103011, 2017ZX1020440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创新基金(批准号: 2017-I2M-1-009), 深圳市科技研发项目(批准号: JCYJ20180504165549581, JCYJ201704131412369069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 2019T120147)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