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会新闻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科普公众号

转基因食品需要科学理性认识——“基因工程改变我们的生活”主题辩论赛侧记

发布时间:2013年7月4日

        “……转基因技术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转基因食品上市之前要经过非常、非常、非常长的时间来检验其安全性,这个过程的严格苛刻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网上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流言蜚语,很多是宁信其有的伪科学,还有很多甚至是凭空编造的……我方认为,转基因食品可以摆上餐桌。”   “……转基因改变了食物的自然属性,转基因食品具有极大的不可控性和安全未知性,迄今为止,无法通过科学验证其食用安全性,除非经过几代人的食用检验,才能确定其安全……我方认为,转基因食品还不能走上我们的餐桌。”   前不久的一个傍晚,在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里,一场气氛活跃热烈而态度又不失严肃的辩论围绕着“转基因食品是否可以走上我们的餐桌”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分为几个环节,从各自陈述立场的立论开始,到驳立论、质辩、自由辩论,直至最后的总结陈词,双方你来我往,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表现可圈可点。   对垒的双方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一张张神情略显拘谨的面孔上还带着几分稚气。他们,均来自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国际高中部。   选手虽然是绝对的业余级别,6人评委的阵容却很豪华,他们中间有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原所长黄大昉研究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张宏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都堪称这一领域中的权威专家。   这场主题辩论赛是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主办的“基因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系列科普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发现60周年和基因工程技术发明40周年,也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使医学研究和医疗水平实现了飞跃,为农业带来了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传统工业改造升级、能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手段,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但与此同时,现代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强烈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其能否得到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的科学素养和接受程度。为推动公众特别是中学教育工作者、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认识基因工程改造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重大意义与作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举办了包括“基因工程知识与实践进校园”、“科学家与教育工作者对话会”、“基因工程的奇迹科普展览”等一系列科普活动。   在此次辩论赛启动之前,学会在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校园内以展板的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并邀请专家为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师生举办了深入浅出、内容翔实的“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基础”科普报告会,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解释了课本上那些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使师生们从科学和伦理角度重新认识和理解转基因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重要意义。专家还为高中部的学生们进行了学术指导并提供了科普资料。   据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学会曾邀请专家为海淀区的中学生物教师做过培训。生物教师这个群体对于转基因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都高于普通民众,然而受到网络上强大舆论的影响,有些老师的心里也不免犯嘀咕。不过,因为具备专业知识背景,一经专家深入细致讲解,疑虑很快解除。         但是,毕竟转基因本身属于高技术领域,普通人对其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更何况国内外“转基因争议”早已不是简单的学术之争,掺杂了十分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转基因作物在我国更是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传统媒体平台上关于转基因的一次次论战如火如荼,分歧各方争执不下,而网络上更是硝烟弥漫,“挺转派”和“反转派”势同水火。对于高中生来说,科普宣传能取得怎样的效果呢?   “就转基因问题的复杂程度而言,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但是,辩论本身并非目的。”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副校长王英坤告诉记者:“举办此次科普活动,意在带动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特别是转基因科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们以严谨、科学、客观、审视的态度面对当代热点话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人云亦云,同时,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正如王英坤所言:辩论赛检验了之前科普工作的成效。小选手们的表现和精神面貌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   黄大昉研究员在赛后点评时强调,要科学和理性认识转基因作物。他提醒人们要看到以下基本事实:上世纪70年代转基因技术成熟,80年代转基因作物问世,90年代产业化加速,1996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70万公顷,被视为大规模产业化的重要标志。至今,国内外大规模应用已超过17年。据统计,截至2011年,全球有29个国家批准了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6亿公顷,占全球耕地的10%;截至2010年,世界有59个国家批准转基因作物可用于食物和饲料,未发现任何真正有科学证据的安全问题。而且,经过多年科学评价和严格管理,人们当初担心的问题陆续得到澄清和有效控制。实践证明,依法批准生产的转基因作物可积极推广,放心食用。   “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转基因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成为现代农业历史上应用发展最快的作物技术,并且增势依旧不减,这说明技术本身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姜韬高级工程师指出,当代生物学的特征是:所有的生物学问题最终能在分子层次上加以研究和进行解释。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研究对象,转基因技术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生物学研究大量应用转基因技术,估计科学家从事的转基因实验每天有一万次左右。他认为,转基因作物之所以在我国出现了接受的障碍,不是科学常识的问题,而是情感问题,是对所谓“天然”食物的追求。“但时至今日,我们几乎已不可能吃到真正‘天然’的食物了,现在的食品都是人类驯化的结果”。   “积极推动科学传播、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活动组织能力、提升学生学术活动的含金量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开展本次活动的初衷。”张宏翔研究员表示:“为倡导公众以科学的态度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会今年将继续开展‘基因工程改变我们的生活’系列科普活动。” (文章来源: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13-07-03  作者:刘艳芳)